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企业动态
行业资讯

心连心化肥“巨无霸”炼成法

2015-07-21访问次数:423编辑:来源:中国化肥网 [ ]
      ——2015年第一季度实现净利润同比增幅约121%。
  ——期内销售收入约14.1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约11%。
  ——期内尿素销量大幅增加约10%,至8.7亿元。
  ——期内复合肥销量显着提升,与上年同期增加约55%。
  自去年上半年以来,我国氮肥乃至整个化肥行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行业的整体开工率平均只有70%左右,企业普遍亏损。
  面对巨大的市场压力,心连心在全国行业经济形势下行的趋势之下,如何保持逆势上涨的状态,成为化肥企业“巨无霸”?
  愈挫愈勇
  一个新品攻关三年
  “控失肥的生产工艺我们搞了将近三年才完成,这一系列技术现在还依然持续领跑全国。”6月6日,谈及心连心化肥转型创新发展,特种肥料处经理冯梦喜一语道出其中的不易。
  据悉,心连心始终坚持产品技术创新,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实验室等,并常年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展开强强合作,自2006年以来,累计投入4亿多元研发推广了控失肥、聚能网等系列高效肥。
  心连心公司早在2009年8月,和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合作,启动了国家百万吨控失肥生产基地项目。2012年,心连心又投入1000多万元与中国科学院共同合作研究开发了新一代控失肥—水触膜控失肥,该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已获得两项国家专利技术,属于国内首创。
  精益求精
  为一毫米反复化验
  “掌握了控失肥生产技术工艺还不能算成功,如何掌握生产肥料的控失率同样重要。”心连心研发中心经理刘伟说,“化验控失肥的控失率是一个技术标准,也是一个技术难题,不同试验环境和材料都能产生失之毫厘谬之千里的结果。”针对化验控失肥的控失率,心连心化肥公司专程派技术人员到中科院物质研究院进行一个星期的学习,但是原封不动带回的技术和标准有着极难的复制性,中科院对于设备和材料没有具体要求,结果造成同天同批次的试验产品出现了很大的偏差。“我们不断找原因,从化验仪器到化验用砂,甚至到控制水流的速度,每一项有可能成为影响的变量我们都反复调试,不断试验。设备中其中有一段玻璃管的长度还是逐毫米切割,反复试验。”
  刘伟介绍说,通过实验达到统一标准的不仅是玻璃管,还在打水泵环节控制水流时间,精确到秒;化验时用砂,特别指定了某家企业生产的砂子。经过反复试验,一项项的细节被统一下来,试验结果也让产品误差变得很小。
  刘伟所说的化验控失肥的控失率的试验只是心连心化肥公司日常科研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心连心公司被评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级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疆水肥一体化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3亿元,获得国家专利近百项。去年,中国氮肥行业协会依托心连心又成立了中国氮肥工业(心连心)技术研究中心,进一步发展差异化高效肥料,加快行业的技术进步。
  寒来暑往
  示范田里群赞好肥料
  “……种肥同播配方肥亩产1388斤……心连心智能终端测土配肥+小麦种肥同播示范田增产率15.7%。”6月6日,在新乡县西曹村村头的心连心示范田里,随着一个个测试数字的公布,村民段德领兴奋地说:“今年一定又是个丰收年,我用心连心控失肥第三个年头了,连年增产却一年比一年省事。”
  让段德领等大量村民连连称赞并且一直选用心连心控失肥的原因是,示范田让肥料的效果在农民家门口展现给了大家。肥料好不好,有目共睹,也一目了然。
  据了解,心连心化肥公司自2012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示范田1万多块,并组建了40多支农化服务队伍。农化人员不畏寒暑,奔波在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高效服务的同时,还得往返于示范田和实验室之间。 “从施肥播种到田间跟踪,再到最后的测产示范,包括帮助农户解决种植期间发生的各种问题等,我们也是忙得不亦乐乎。”心连心农艺专家告诉记者,“但是每当我看到我们的努力得到认可,收获时产量实现提高,农户相信理解我们,甚至称赞我们的肥料,我们就万分欣慰了。现在,示范田结合当地测土配肥,农户可以完全实现精准施肥。”
  2014年心连心开始在新乡县、淮阳、浚县3个市场建立智能终端配肥站,开展现场测土配肥工作,直接配肥,送肥到家。2015年在省内外的网络基础上又建立了30家左右智能终端配肥站。心连心化肥公司不断探索新模式,全力打造农化服务平台,真正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沛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