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推进委员会(国家创推委)和中国磷肥工业协会联合主办的国家创新农资论坛将于近日在京举行,该论坛将作为第四届建设创新型国家大会的平行会议与大会同期召开。据了解,作为国家创推委首次与中国肥料权威机构合作召开的农资高端会议,吸引了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经销商和国内外众多权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参与。众多权威人士一致认为,国家首次创新农资论坛的召开将对肥料行业的理论、技术、产品以及营销模式等多方面的创新工作发挥积极的带动作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节水处处长高祥照更是参与到论坛中,指导和督促论坛的各项筹备工作。近期,高祥照处长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肥料发展面临新挑战新机遇
高祥照处长在谈到肥料的发展时,首先强调了肥料在我国的重要地位。
高祥照处长指出,肥料是作物的粮食,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作用巨大;科学施肥不仅是增产增收的基础保障,也是改善农产品品质的重要支撑,可以说,没有肥料,就没有国家粮食安全,没有肥料,就没有我国粮食连续八年的增产。
目前我国的肥料发展正面临着新挑战。2010年我国化肥的施用量已经超过5400万吨,居世界第一。化肥已经成为最大的农业生产投入品,占农民粮食生产总投入的42.6%。但与此同时,我国的肥料利用率却很低,平均只有30%左右,浪费严重。近几年虽然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但化肥施用量仍然逐年增加,利用率难以大幅度提升。但高祥照指出,新问题隐藏着新机遇,一是农民更加重视肥料质量。在不少地方低价肥料已为农民所不齿,高价肥料已成不少农民心目中的优质肥料;二是农民对肥料的功能要求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不少地方的农民要求肥料不仅能增产、提质,而且能保苗、防病、改土等;三是农业生产发展、技术进步,传统肥料的作用和地位要重新认识,如碳铵、普钙、钙镁磷肥,尿素、一铵、二铵,硝铵、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等;四是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对肥料的品种配置向个性化方向发展,特别是旱作农业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对长效肥、水溶肥提出新要求。
同时,高祥照处长指出了当前农村发展的新趋势,农村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迅速转移,造成农村有效劳动力不足;农民收入大幅提高,收入来源多样化;农业种植形式多样化,农产品的数量稳步增长;无论是国内消费群体还是我们的对外出口国,他们对于农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随着高效、安全、生态、环保农业的兴起,国内外资本也开始注重农业和农产品的开发。
高祥照处长认为,肥料用量大,收益小效益低等问题的出现,除了肥料品种结构不合理、科学施肥技术水平低等因素,还有一些经常被忽视但非常重要的因素,主要有耕地占优补劣质量问题日趋严重、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差、作物种植管理不科学、农业水资源严重缺乏、肥料本身技术含量低等。要想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效率,需要多方面展开创新,采取综合措施,把农资产品和农业模式相结合,真正将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理念贯彻到农业生产中去。
理论创新引领未来中国肥料发展
高祥照处长指出,面对中国土壤类型复杂多样、农作物品种繁多、肥料使用方式的多样化、科学施肥技术水平以及农产品质量与环境保护需求的不断提高,中国肥料未来的研发、生产、管理、推广和应用需要一种新的理论指引,即“未来肥料发展和植物营养研究的重点不仅要关注养分含量,更要重视养分形态及其科学搭配,同时要研究不同养分形态的相互转化以及助剂的应用对作物营养吸收、转化和肥料利用率提升的作用。”
这就是肥料发展的新理论——“含量、形态、助剂”新理论。
评价肥料的质量,除了总养分含量和氮、磷、钾等养分配比外,营养元素的形态与施用效果有着直接的联系,也是衡量肥料品质的重要指标。他认为, “含量、形态、助剂”新理论的提出和应用,将对中国当前和未来肥料的研发、生产、管理、推广和应用带来新的发展。高祥照强调,新理论的提出有着非常充足的现实依据,实际应用显示,将硝态氮肥、铵态氮肥和酰胺态氮肥(如尿素)用于蔬菜生产中中,最终检测出施用酰胺态氮和铵态氮的蔬菜硝酸盐含量可能比施用硝态氮的更高,这就为如何降低蔬菜中硝酸盐含量提供了指导方向。高祥照处长表示,在新理论的指导下,研发领域将有更多的新课题,生产领域将有更多的新产品,肥料市场将更加繁荣,施肥将更具针对性和准确性,农化服务将更加细致,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产品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事业将迎来其大发展的又一个春天,中国肥料研发、生产、使用也将进入新理论指导下的全新阶段!
高祥照处长在接受采访的最后指出,明年是深入推进“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一年,是巩固深化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一年。他希望即将召开的国家创新农资论坛,能够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牢牢把握创新这一切入点,用创新的角度解决肥料发展中所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变化,使肥料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要求,为国家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进程提供客观保障。
节水农业将引发肥料行业深刻变革
高祥照处长认为,节水农业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方向。而这一农业发展模式也必将引起农资生产领域的深刻变革。
高祥照处长在谈到我国土壤基本状况时指出,中国耕地质量总体不高,全国基本无明显障碍因素、肥力水平相对较高、灌溉设施较好的高产田只占耕地总面积的35%,中低产田占65%,其中中产田占37%,低产田占28%。全国耕地的54%分布在平原和盆地,46%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区。建国以来,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引致粮食需求不断膨胀,使许多干旱、半干旱、山地和低洼易涝地被开垦出来,地理条件的限制与垦地的不合理性,造成了我国耕地中低产田比重过大。
中国有水就有耕地,是不争的事实,但中国目前“缺水”比“缺地”更严峻。鉴于这一现实,高祥照处长表示,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发展节水高效农业是解决目前土地、水资源紧张,农资产品利用效率低的有效措施。
2010年10月,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提出“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节水农业”。高祥照处长表示,节水农业是指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农业,其内涵是以农业生产为核心,采用工程、机械、农艺、生物和管理等综合措施,提高天然降水和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益,在水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实现农业生产的效益最大化。节水农业不仅仅是节约,更重要的是调节,是高效利用,包括“灌溉农业”和“旱作农业”两大部分。
高祥照表示,节水农业的目标就是要向旱区要粮,要灌区增效,让水田减排。节水农业的发展需要农资行业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和农业生产发展需要,积极开展创新改革,引领水溶肥料重点向微喷滴灌发展,引领长效肥料重点向旱作农业发展,引领复混肥料重点向测墒灌溉发展,引领其他肥料重点向抗旱抗逆发展。
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和趋势应该成为农资行业生产、销售和服务活动的重要导向。高祥照处长表示,节水农业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用水方式,根本性的改变了农田种植环境,土壤中水肥运动迥异于传统种植方式,这将引起施肥技术的深刻变革,施肥方法、施肥设备、肥料品种以及施肥理论必将随之发生巨大变化。(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