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康公司、联德化学等100多家化工企业的有序搬迁,武汉三环线以内不再有化工企业正成为现实。正是这样的搬迁,让市民们感受到环境改善的同时,更促成了省内化工产业从分散经营向园区集约、集聚、集群发展转变。
2月底,记者从湖北省经信委重化产业处获悉,到去年底,该省初步形成武汉、宜昌、襄阳、荆门、荆州、潜江、黄冈、应城、钟祥、嘉鱼等十大城市化工园区,这些地方聚集了全省70%左右的化工企业。这些园区担纲了该省绿色崛起的主力军,也给当地重点化工企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空间。
武汉: 拉长乙烯产业链
当前,世界化工产业呈现规模化、集约化、园区化趋势,生态化工园区日益成为国际化学工业发展的主流。武汉化学工业区秉承循环经济理念,建设土地集约、企业集中、产业集聚的生态化工园,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园区企业销售收入500亿元,届时武汉石化产业规模将达到千亿元。
根据《武汉化学工业区产业发展规划》,未来5~10年,该园区将总投资超过700亿元,围绕80万吨乙烯工程提供的产品及周边资源,重点打造丙烯、橡胶、芳烃、碳五、碳九、环氧乙烷、生物质乙烯等7条乙烯下游产业链。比如:将生产丙烯腈产生的废气氢氰酸,用于生产重要的化工中间体甲基丙烯酸甲酯;将乙烯装置产生的废气二氧化碳回收利用,用于生产工程塑料和聚碳酸酯;把热电厂产生的大量灰渣作为生产水泥或新型建筑材料的原料;将通常用作燃料使用的乙烯焦油,用于提取萘等重要化工原料。
随着7条产业链项目陆续落户,武汉化工区将成为中部地区石油化工产品供应中心,中部地区石油化工生产基地和长江中游的重要港口物流基地,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国内领先的生态型、科技型化工园区。
据武汉化工区管委会主任黄克强介绍,建设武汉化工区、发展乙烯及其下游产业链,可以在当地形成比较完整的石化工业体系,将武汉市化学工业的经济总量、产业质量、技术含量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并为汽车、电子电气、轻工纺织、建筑、医药等产业提供强有力的原料支撑,从而促进相关产业提高竞争力,增强发展后劲,带动武汉乃至周边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去年武汉80万吨乙烯项目的全面投产,不仅解决了长期困扰湖北石化行业发展原料匮乏的问题,正在打造的环氧乙烷、碳五、碳九这三大乙烯产品加工产业链,也将成为武汉新的千亿元产业板块,使全省石化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突破性进展。
荆门: 打造循环产业集群
作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城市,荆门市依托荆门石化年加工1000万吨油品技改扩规项目,导入循环理念,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竭力打造以石化副产品延伸加工为主体,以煤化工、精细化工为两翼的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区。到“十二五”期末,该市有望形成“千亿产业、千亿园区、千亿企业”的格局,实现上下游产品关联度达80%以上。
园区自2010年5月18日挂牌起,就遵循“五个一体化”,即上下游产业发展一体化、公用工程规划建设一体化、生态环保一体化、物流运输一体化、安置还建一体化。同时,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区设立入园门槛,严格执行“四个不许进”,即不符合产业政策项目不许进、环评不过的不许进、“三高”项目不许进、投资强度(每亩200万元以上)不够的不许进。
高标准抬升门槛,吸引大批优质企业入驻。东部一家企业欲投资7.5亿元,上3000万只铅酸动力电池项目,达产后产值40亿元,税收1.6亿元,非常诱人。项目专班赴该企业总部实地考察后,最终放弃该项目,原因是铅污染排放减量置换刚性要求较高。
因此,该产业园项目也秉承了循环利用的理念。比如,荆门石化工业尾气含有二氧化碳等各种形态硫物质,鑫星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便以此为原料生产食品级二氧化碳,年产值可达3360万元,利润1400万元。天茂集团等企业综合开发碳四资源,上马丙烯项目,年产值12亿元,利税8000万元。这种从石化液化气提取工业原料的方式,既不影响液化气燃烧值,又可以开发利用碳四资源,实现循环发展。苯乙烯是荆门石化即将上马的新项目,产业园围绕该项目的下游产品招商,引进山东一家著名企业,计划投资10亿元,达产后年产值9.85亿元,利税4808万元。园区还将引进精细化工企业入驻,进一步拉长产业链。
保康: 飞地凸显裂变效应
保康,磷矿资源富甲一方,综合储量与品位位居中国八大磷矿第四,被誉为“中部磷都”。但重重大山也给保康带来交通瓶颈的制约,陷于发展“两难”境地。于是,襄阳市、保康县、襄城区三方取长补短,共同于2009年6月签订建设襄阳余家湖保康工业园协议,襄城余家湖无偿提供6.9平方千米土地给保康发展磷化工产业。“飞出地”保康,主要是进行磷矿粗加工;“飞入地”襄城区,是进行磷矿深加工。
飞地经济的诞生,使保康发展工业尤其是发展磷化工业的一系列难题都被一一化解。
在保康工业园落户的企业,不仅拥有在襄阳发展的全部利好,而且还拥有在保康发展特有的优势。保康可以为所有落户飞地经济工业园的磷化工企业配置磷矿资源,同时,在产业园落户的所有企业,均可享受到保康作为国家级贫困县、西部开放县、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的政策。
正当飞地经济工业园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襄阳市委、市政府将保康定位为“都市襄阳后花园、绿色襄阳示范区”,保康工业园的发展定位要由百亿磷化工业园向宜居宜业的现代产业新城转型。
于是,保康重新规划、调整工业园的发展导向,一律不再新进磷化工企业,产业导向重点转向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项目。
于是,“飞地经济1+1效应”被催生了。襄阳市决定再造一块飞地工业园——襄阳磷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将保康磷化工的主战场由余家湖保康工业园向南漳武安镇转移,产业由百亿级提升为千亿级,为襄阳、保康、南漳、宜城四个县市共同建设,共同受益。
按照全新转型设计要求,保康工业园“一心四园”产业布局已初步形成。一个中心即中心商务区,主要建设行政办公、商务配套、总部经济为主的城市综合体;四园即医药化工园、清新产业园、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现代信息科技园。按照规划,保康工业园将用3个5年时间,分步实现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逐步形成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新兴产业集聚区,建成一个飞地特色突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临江而展、产城一体的宜居宜业现代产业新城。
在南漳武安镇,另一片飞地经济的宏伟蓝图正铺展开来。这个园区规划总面积17平方千米,将按照“矿—酸—肥”一体化的思路,加快打造以四川龙蟒集团“360”硫磷钛项目、宜昌兴发集团“122”磷硅酸盐项目为重点的千亿级磷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
作者:陈传武 来源: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