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全国两会都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最佳舞台,两会期间产业界关于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增加补贴等呼声往往不绝于耳。但在今年两会开幕前夕,记者却听到了不一样的声音。在全国工商联举办的环保企业家媒体见面会上,民营企业家——国电清新董事长张开元,针对脱硫脱硝环保产业说:“希望国家不要再提高补贴了,有高补贴大型央企可以内部消化订单,民营企业就没得做了。”他还情绪有些激动地说:“说完这番话,我这回很可能要‘出局’了。”
这惊人之语,张开元是“想了好久”才决定说出来的。不要补贴,只要公平,是一位民营企业家的呐喊,也代表了不少民营企业的共同心声。
当记者问及有关脱硫脱硝的民营环保公司如何与电力集团下属公司竞争时,张开元思索片刻:“怎么竞争?根本就没法竞争!”他说,有的大型央企下一个文件,百分之八九十的环保项目要求自己集团内部做,或者找兄弟企业互相“内部消化”,“这就像计划经济一样,没有竞争机制。其后果就是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直接遏制企业和行业的技术进步。大家可以看,中国脱硫脱硝产业走到现在,有几个技术是自己的?”
目前国家对发电脱硫的补贴为每千瓦时0.015元。张开元说:“很多大型央企还在叫苦,但我希望国家不要再加大补贴了。因为现在央企觉得苦的项目,可以拿出来让民营企业做,民营企业还觉得挺好,收益也不错。但如果国家再加大补贴,央企都自己搞了,民营企业就没有生存空间了。其实不用补贴,只要用市场化的方式就可以运行得更好、更有效率。”
民企不希望国家提高补贴的理由,着实让人有些许心酸。即使啃大型央企啃不动、不愿啃的“硬骨头”、“剩骨头”,民营企业还觉得是“美味”,这背后是民营企业对公平公正的市场化竞争环境的强烈渴望。同时,大型央企的“剩骨头”也有肉,更说明了只有在市场机制下,实现多种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才能激发企业的创造力和主动性。“补贴”仍是有形之手在运作,而“公平”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在一些垄断性行业,形成公平的市场经济竞争机制尤其迫切。
可喜的是,石油和化工行业的一些垄断领域的坚冰正在打破。2月19日,中国石化董事会同意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参股,“试水”混合所有制经营。2月24日,国家能源局也印发文件,要求油气管网设施运营企业应向第三方市场主体平等开放管网设施,无歧视地提供输送、储存、气化、液化等服务。一石激起千层浪。3月2日,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来来速递货运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闾蘅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他们正在进军天然气相关业务,并认为“要是能早参与就好了”。相信与张委员有同样想法、跃跃欲试的企业家不在少数。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今年两会注定会承载太多的希望与期待,代表委员们为市场化改革带来了不少好点子。相信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不要补贴”、坚持走市场化路子的民营企业家不仅不会“出局”,而且会走得更远、更好!
作者:危丽琼 来源: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