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8亿亩,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0公斤以上。”国务院日前批复原则同意《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下称《规划》)。《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建成4亿亩。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田块平整,配套水、电、路设施完善,耕地质量和地力等级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得到加强,生态修复能力得到提升。
我国农田建设虽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在全国18.26亿亩耕地中,比当地平均单产高20%以上的高产田仅为5.5亿亩,其余12.7亿亩为中低产田,占70%。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的任务十分艰巨。
《规划》称,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主要涉及田、土、水、路、林、电、技、管8个方面。要统筹考虑,强化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改善农田基础设施、规范建设标准、明确管护责任,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整治田块、改良土壤、建设灌排设施、整修田间道路、完善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体系、配套农田输配电设施、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强化后续管护为主要建设内容,建立多元化筹资机制,拓宽资金投入渠道。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面对人多地少的现实国情,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我国目前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行占补平衡,保证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同时,加强耕地质量建设,采取多项措施对耕地实行‘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管理。其中,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是诸多措施中重要的一项内容。”上海市国土资源局一位人士接受上证报采访时表示,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改善耕作条件,提升优质耕地比重,让同等的面积产出更多的粮食,让农民获得更多的收入。
在建设标准上,《规定》指出,将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针对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的利用和评价,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规范》。对需要在行业内规范和细化的技术要求,依据《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制定行业标准。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