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氯化钾在一片质疑声中坚定上行,涨到了近五年来的最高值,硫酸钾虽举步维艰,但也大抵维持住了近三年来的高值,“坚持”就是胜利;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需求根本地位的不可撼动,氯化钾货紧但是无奈需求不旺,终究在年底时又再现了跌势,硫酸钾产能供大于求,需求减弱后更是压力迅速凸显,所以“坚持”也要找对方向,要注意“求变”。
氯化钾:拿未来支撑现在,的确好使,但也不是一直都好使
最大价差:2018年盐湖60%钾最高到站报价为2420元/吨(12月份),最低为2150元/吨(1月份),最大报价差270元/吨;港口62%白钾主流报价最高为2600元/吨(12月份),最低为2180元/吨(4月份,注意,当时实际成交价格的低端为2100元/吨),最大报价差420元/吨。
均价环比:2018年盐湖60%氯化钾到站报价均价为2289元/吨,比2017年的1921元/吨上涨了368元/吨,涨幅19%;港口62%白钾主流报价均价为2351元/吨,比2017年的2022元/吨上涨了329元/吨,涨幅16%。
重要拐点:2月份,一方面进口量大,一方面起初需求不旺,价格回落后买涨不买跌使跌势持续,氯化钾旺季不旺;5月份,一方面实际需求尚可剩货减少,一方面大合同看涨预期增强,氯化钾淡季不淡,并从此进入上行通道;12月份,货仍不多,但到货量渐增,需求很弱且其它肥种价格皆落,而且国际涨势也暂缓,所以氯化钾无奈回落,不过势头暂时并不是很强烈。
重要支撑:氯化钾全年以涨为主,最重要的支撑就是“未来的利好”。以“国际货源紧张,大合同价格可能上涨”、“国际形势良好,给我国发货可能不会很快(多)”和“国产钾产量可能大减”为由,惜售、喊涨,即以后期可能的利好来带动当下市场的采购,事实证明这样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操作收效的确不错,也显示出了钾肥厂商的更加理性与成熟。
暴露问题:首先,国产钾产量的确有所减少,青海的厂家们几乎全年都在受着矿源问题的困扰,产量纷纷有所减少,这使得业内更加审视国产钾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其次,我国与印度的大合同价格持平,谈判时间延长且并不完整,一方面应接受市场经济的规律,坦然面对迟早发生的事实,一方面要勇于承认不再是世界价格洼地的事实,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或者调整进口谈判机制,或者完善境外钾肥产能反哺蓝图,而且进程要加快了。
硫酸钾:上下游夹板里苦苦支撑,身不由己,撑不撑都难受
最大价差:2018年罗钾52%粉到站报价最高时是在11-12月份的3150元/吨,最低时是在1月初的3000元/吨,最大报价差150元/吨(两者之间的蛮长时间,一直是在3050元/吨);曼海姆50%粉主流出厂报价最高时在9-12月份的2950元/吨,最低时是在5月份时的2750元/吨,最大报价差200元/吨。
均价环比:2018年罗钾52%粉到站报价均价为3061元/吨,比2017年的2654元/吨上涨了407元/吨,涨幅15%;曼海姆50%粉主流出厂报价均价为2888元/吨,比2017年的2577元/吨上涨了311元/吨,涨幅12%。
重要拐点:基本上追随主要原料氯化钾的价格走势而变,先是旺季不旺的下跌,后是淡季不淡的反弹,尽管后面的跟涨越来越难有点跟不上了,但最终的回落却是又跟上了。
重要支撑:不是成本,因为虽然氯化钾涨的多,副产盐酸和氯磺酸也都难,硫酸钾成本压力山大,但涨不动就是涨不动;不是开工,因为行业开工率并未见太大的下降;更不是需求,正是因为需求很不好,所以2018年的硫酸钾其实说“涨”了都有点牵强;如果硬要说一个支撑,那么就是罗钾报价的坚挺,我们可以反过来思考一下,如果罗钾因为销售压力而降价了,那么硫酸钾的价格又会是什么样?
暴露问题:需求弹性大,产能过剩压力时而凸显,但是新的产能依然在计划中,暂且不说该不该有新产能,其结果注定是会造成又一轮的行业洗牌(2018年已有部分厂家退出市场),后面是激流勇退还是积极开拓,这,是个问题;曼海姆企业副产品销售难,使得厂家被迫受“夹板气”, 总是身不由己,进退皆难,所以副产品的选择与销售问题一直是个大问题。
供与需:孰强孰弱难断,谁都糊涂,答案等待春季才能揭晓
标题里用了“坚持到底”,于近期的实际行情是“只坚持到了年底”之意,于后市展望则是“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之意。其实钾肥市场仍有一定的转机。总体而言预计2019年氯化钾的价格波动应该不会太大,或会小于2018年;预计2019年上半年硫酸钾价格波动应不会很大,下半年是否会有新的情况还要视春季市场里库存消化等情况而定。(中肥网,阿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