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刚过,在笔者所在的山东地区,借着10月8日一场透犁雨,正是播种冬小麦的最佳时机。受传统影响,农民主要是在春花生收获后接茬播种冬小麦,这样种的小麦出苗后苗壮、苗齐,长势较好,农民称之为“甜茬”。而农民在夏玉米收获以后接茬播种冬小麦,这样种出的小麦苗期生长的不如接花生茬种植的小麦好,所以农民称之为“乏茬”。
但从笔者所了解到的信息来看,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并不高,大片的耕地被闲置,特别是种植夏玉米刚刚收获玉米后的玉米地,玉米秸秆站在地里,农民根本就没有接茬播种的想法。
笔者和几位农民闲聊起来:种小麦吧,折本,不种吧,闲着地,长一地草,要种就是为了轮作倒倒茬口。一位农民给笔者算了一笔账:去年他家种植小麦0.96亩,买了一袋170元的复合肥,买了60元钱的麦种,但因为去年干旱小麦长势太差,没长起个儿,用镰刀根本无法收获,只得花费120元雇佣联合收割机,这样共投资350元,结果只收获了2袋小麦大约200斤,折合钱220多元,功夫不算,耕地、播种费用不算,净亏损130元。
你说,谁还愿意种小麦呢?
近日,笔者从我们山东省五莲县的各地经销商处了解到的情况来看,今秋复合肥销量是近年来最惨淡的一年,销量萎缩,利润看薄,与去年同期的惨淡局面相比,今年更加惨淡。
按照惯例,每年在夏季追肥一结束,各厂家就会召开各式各样的经销商促销会议,鼓励经销商拿货,但似乎对这种习以为常的促销方式,经销商早有些反感,根本起不了多大作用——因为经销商的实际销售量实在太少。尽管很多厂家纷纷提高报价,发出了化肥确确实实要提价的信息,各级经销商为应对实际的销售,都是保守谨慎拿货,根本就没有囤积发财的意愿。
进入9月份以后,据笔者了解到的信息,山东各地的化肥企业报价全部做出或多或少的上调,一些大型复合肥企业较今年春天最高上调200元以上/吨。但下游市场并没有跟进,有价无市,各级经销商似乎根本不关心眼下这种所谓的涨价,因为大多数经销商手中前期的拿货足以能够应对秋季小麦播种所需,何况今年农民冬小麦的播种面积进一步萎缩。何况“宁缺勿多、不求多赚但求稳妥”是近两年来经销商采取的一贯方针,那种大把捞钱的暴利时代早已荡然无存。因为面对微利时代的肥市,经销商早已变得理性和智慧。即使真正销售高潮到来随进随卖也不会误事,便利的物流条件,一个电话,几个小时就会到货,拿货多少最终还是取决于需求。因为需求才是刚性的,如果没有需求一切都是虚幻的。不过,今秋化肥零售市场提价的空间不大,因为缺乏有力的市场支撑。
事实也证明今年秋天的小麦播种面积的确大大减少。
一是气候因素对农业生产影响越来越严重
旱灾成为威胁我国农业生产越来越突出的问题,水利设施严重滞后,很难与目前农业生产需求相匹配,靠天吃饭还是我国很多地区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越是水利设施差、缺少水浇条件的地方,小麦播种面积减少越严重。像我们五莲县这样的山区缺水县, 连续多年因春旱导致小麦减产或绝收,很多农民都伤透了心,干脆放弃小麦播种。种地折本和打工收入的悬殊已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放弃种地。
二是目前农产品低迷的市场价格
这打击农民种地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像玉米价格连续两年在1.60元左右/公斤。这样农民的投资意愿下降。
三是受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
农民收入不乐观,这样过去卖的比较好的一些高价位产品会受到影响。
四是假冒伪劣产品的销量有所抬头
越是市场不景气,生存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越是有人敢冒风险,失去的道德底线,将一些差价较大、质量较差的低价产品推向市场,农民越是对种地失去信心,越不注重化肥产品质量,觉得只要是肥就行,管他效果怎样,特别是近年来高氮复合肥的大量使用,更具有隐蔽性,农民从庄稼苗期根本看不出化肥的孬好,只要苗青好就认为化肥没问题,再加上很多人抱着混混的思想,这也就越给那些劣质产品提供的市场和空间。据笔者了解:很多经销商干脆将很多夏追市场剩下的高氮肥库存推向了市场,以低廉的价格迎合了部分农民的需求。其实,这类高氮复合肥带来的后果也越来越明显,像每年小麦倒伏、贪青晚熟、品种下降现象日益突出,却没有引起农民的足够重视。经销商这种不负责任的短视行为,必定会影响到将来的经营,给自己带来不利后果。
从复合肥的实际销售价格来看,尽管上游价格虚高,但实际销售与春天价格持平,经销商只得牺牲自己的利润而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