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范液化天然气价格异常波动,确保迎峰度冬期间液化天然气市场价格基本稳定,12月1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统一部署相关省区市价格主管部门立即召开液化天然气价格法规政策提醒告诫会,提醒告诫辖区内各液化天然气生产流通企业和相关社会组织,加强价格自律,规范价格行为。否则价格主管部门将依据《价格法》、《反垄断法》相关规定严肃查处。
对于这一“紧急”通知,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下周起,各液厂主动降价将成为主流。但问题是,没有气源,即使价格降下来了,终端还是买不到气,问题仍将存在。所以,还是应该从气源和市场体制机制等根本原因上入手解决。”
“LNG市场已经疯了。从11月15日开始,每天液厂都在涨价,从每吨4000元涨到8000元,已经翻了一番了。好多终端用户都接受不了高价,停产了。”11月29日,一位燃气从业者给记者发来了这样的信息,言语中透露着焦虑。
记者随后了解到,从11月15日北方地区启动供暖季开始,我国多地LNG液厂出厂价以日均200—300元甚至更高的涨幅,一路上扬,截至12月1日记者发稿已经历“17日连涨”。中宇资讯监测数据显示,12月1日当天个别地区液厂的气价更飙升至9000元/吨,涨势之凶猛前所未有。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冬季天然气需求大幅急速上升与各地大规模力推“煤改气”有直接关系,预计到春节前,各地天然气供应都将处于紧张状态。
加之市场炒作因素驱动,在此期间,各地LNG液厂的出厂价仍有大幅上涨空间。LNG价格持续急速攀升将极大挫伤用户使用天然气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我国大力推广天然气应用的国家战略,亟待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煤改气”强力推高需求
记者查阅多个市场机构的监测数据显示,11月14日,液厂的LNG价格普遍仅在3900—4300元/吨之间。而据中宇资讯监测,截至12月1日,国内LNG均价为7628元/吨,达到2014年以来历史最高点,较北方全面供暖之前(11月14日)上调3271元/吨,涨幅达75%。
“去年这个时候LNG价格每吨只有3000多元,最贵是5000元,但也没持续几天。”有LNG贸易商告诉记者。按照往年市场规律,春节之后随着供需矛盾缓和,液厂的LNG价格就会进入自然回调期。“这也意味着,此次LNG涨价一直会延续到春节。”
据记者了解,连日来,各液厂LNG出厂价涨价频率之高也令人咋舌,甚至出现过根据当天行情二次调价的情况。
在此背景下,限制供应成为多地的无奈选择。记者获悉,有市场机构统计中的近120家液厂因为缺气已有三分之一处于停机状态。与此同时,石家庄、保定、山东、宁夏等地加气站、工业用户已开始限停供气。
在终端市场,高价使得LNG汽车的替代优势荡然无存。有终端用户反映其购买的LNG车燃料开支短期内大幅攀升,“一个多月内一公斤涨了3块多,只能停运”。
有业内专家指出,下一步随着各地政府为保民用气逐步推出限气政策,相当数量依靠管道气源的LNG加气站将面临停业、LNG大车面临停运问题,成为亟待关注和解决的社会问题。
LNG价格入冬以来的一路猛涨原因何在?对此,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张玉清近日公开指出,“一是估计不足,二是天然气储备建设严重滞后。”
而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则一致认为,今年以来各地加大力度推进“煤改气”是导致今冬天然气需求大幅上扬的主因。“从煤改气推进情况看,华北与华东是今年天然气用量增幅最大的地区。”中海油气电集团LNG贸易经理魏琳对记者说。
中国石油规划总院管道所所长杨建红12月1日在中国石化联合会油气专委会主办的“油气论坛·2017”上指出,预计今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将增至2450亿方,增量为340亿方,增幅约17.8%,届时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将达到7.06%。
据魏琳介绍,为了保障迎峰度冬天然气供应,从今年8月起,中海油已提前筹备了约200亿方的天然气资源。按计划,今年冬天,中海油浙江、天津LNG接收站每月将接卸8—10船LNG现货,均创历史最高记录。“今年供暖季期间,天津的供气量预计可达8.55亿方,比上个采暖季增加4.8亿方。而在浙江省,因中石油在冬季将承担更多北方地区的供气任务,目前我们供应浙江的LNG量也临时增加了1000万方/天,现在LNG在浙江已从调峰气源变成了主力气源,供应量占到浙江省总用气量的55%。”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副总经理付少华也对记者说:“天然气增量需求在我们的平台上也有充分反映,9月第四批中央环保督察一结束,很多工厂恢复生产,大家就开始‘抢气’了,因为当时各地储气库还没有注满,为了确保冬季供应,必须限制管道气,加大储气库的注气速度。”
“往年9月是天然气消费最淡月,但今年当月消费增幅高达26.5%,截至目前为月均最高。”杨建红说。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备受业内关注和讨论的“陕西天然气气竞价交易之争”也发生在9月。9月18日,中石油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平台推出了西部管道气的竞价交易,引发陕西的强烈质疑与反对,此后经两次上调气价,从11月份开始,中石油供应陕西、内蒙古液厂的天然气线下价格调至1.88元/立方米。
“煤改气用量增大,北方冬季采暖需求增加,导致天然气用量增加是事实。陕蒙天然气涨价,肯定会传导到终端。陕蒙地区的液厂又是全国LNG主要生产地,产能5800万方/天,占全国总产能的46%,其出厂价是全国风向标。陕蒙液厂虽说反对竞拍,但也尝到甜头,加上市场炒作因素,全国LNG价格顺势跟涨起来。”陕西燃气设计院院长郭宗华对记者说。
管控不足还是改革滞后?
值得注意的是,与依赖管道气的国产LNG相比,作为全国最大的LNG气源供应商,中海油11月的LNG线下线上交易全国最高价也只在5000元/吨的水平。2000万吨/年的长协LNG进口基础,加之旗下五大LNG进口接收站顺畅的内部资源调剂成为中海油LNG交易价格稳定的关键。
有专家据此认为,国产LNG高频次大幅涨价的原因是“缺乏标杆价以及相关行政部门的监管”。“在煤改气大规模推进的情况下,靠价格抑制供需平衡很难,反而会打消用户用气积极性。即便熬过了今冬,明年煤改气该如何推?”在与记者交流时,郭宗华反复强调。
有业内人士指出,陕蒙气源比较便宜,即便以目前1.88元/方的价格计算,LNG工厂成本也在4000元/吨之下的低位,正常情况属于暴利状态。但我国LNG工厂70%的气源来自中石油的管道气。事实上,近年来,不少LNG工厂因为缺乏气源,长期经营困难,有些已处于资不抵债状态。
“核心问题在于,目前这种体制机制下,纯粹市场化到底合不合理?尤其农村地区的‘煤改气’用户承受力弱,涨价更要适可而止,但政府若不适当管控,就会失控。”郭宗华说。
魏琳也认为,以上问题如果不尽快解决,直接受影响的首先是终端用户,而随着用户的消极反应传递到上游,最终会对行业的下一步发展产生很大不确定性。因此,“当前,急需建立良好的行业秩序。”
但也有专家认为问题出在市场化改革滞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景春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伴随着气荒来临,竞价交易出现争议,上下游利益矛盾凸显,“表面上是价格问题,背后实际上反映出的是体制问题,根源是我们的体制改革滞后。”
“价格改革不能单兵突进,需由体制改革保驾护航。体制改革和价格改革必须相互协调,只有加快体制改革,把竞争性的环节放给市场,鼓励更多的社会主体参与天然气开采、进口,加快管道、LNG接收站、储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平开放,通过增加竞争来降低成本,只有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才能还原能源商品属性,形成由市场决定的价格机制,这是促进天然气普及利用的根本之道。”她进一步说。
(中国能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