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供求失衡源于对内需认识不足。自国内农业夏季用肥结束以来,尿素行情持续走低,业内积极寻找利好因素以便作为价格支撑。而从7月下旬便开始期待的复合肥企业传统秋季备肥给尿素带来的工业肥销量至今未见动静。“暂时推迟”以及“下游库存低位”的说法鼓励着多数尿素企业继续生产,以致尿素行业整体开工率并没有因为90%以上企业成本倒挂现状而迅速下滑,反倒是在几乎经历一轮全体交替检修之后依然维持着较高的开工水平。而就内需来说,农业秋季备肥主角本就不是尿素,下游经销商普遍持观望态度,当前工厂销售多以与大型流通企业联储为主。至于复合肥企业需求方面,尿素被硫酸铵替代的情况愈发严重。硫酸铵作为复合肥原料之一,同尿素、氯化铵一样可作为氮元素来源配比。以往复合肥生产中,厂家一般会加少量硫酸铵,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干燥负荷,提高复合肥颗粒抗压强度及圆整度。“十二五”以来,随着国家环保、节能减排步伐的加快,国内副产硫酸铵比例越来越大,几乎所有的煤化工企业都涉及脱硫脱硝,硫酸铵作为行业副产品主要来源于己内酰胺、焦化厂、电厂、化工厂、氰尿酸这五大类,年产能高达1250万吨,甚至不少中小型复合肥企业已经不乏大批量用硫酸铵替代尿素的情况。同时参考之前我们提到过的复合肥市场份额正在被中小企业蚕食殆尽,大型复合肥困于订单收款难的问题,生产计划拖累原料采购,况且秋季高磷肥生产对尿素需求本就有限。换而言之,一方面是尿素企业偏高的产量;一方面则是被业内看空的内需。供求失衡矛盾暂难缓解。
出口遭遇瓶颈源于集港价预期过高。虽然国内尿素一筹莫展,港口方面贸易商却在议价囤货。从7月底开始,由于国际尿素价格触底反弹预期较高,我国尿素离岸报价受益上调至192美元/吨,这让之前对出口一直沉默不语的国内厂商有了新期待。以192美元/吨离岸价倒推,1130—1140元/吨集港的厂商逐渐增多,港口低价货随之变得“一票难求”。以烟台港为例,工厂发货价与贸易商现货价基本都报1140元/吨,之前可以轻松博弈5—10元/吨的议价空间荡然无存,这份对价格的坚守显然与国内市场各种妥协形成鲜明对比。求其原因,迫于内销压力选择低价集港的尿素企业,多抱着暂定价或者自储的心态。由于自身对国际尿素市场了解有限,只闻中国高端离岸192美元/吨,不闻国际低端离岸180美元/吨,以至于死守1140元/吨的价格而不妥协。事实上,最近一轮印度12万吨尿素招标的低价又一次让中国货源“顺利出局”即使是近期我国尿素出口实盘价多也只集中在185—188美元/吨,至于预期的192美元/吨离岸,更多的是可遇而不可求。当前尿素集港价虽已被部分大公司近期采购价抬高,但从出口价格瓶颈角度考虑,是尽早妥协还是坐以待毙仍需当事者自行抉择。
综上所述,尿素内销市场暂难摆脱供求失衡问题,出口方面则纠结于价格瓶颈未作妥协,国内尿素生产企业普遍存在资金链压力,且由于下游厂商对尿素操作风险意识进一步提高,靠炒作、或其他非降价方式收款的难度较大。换句话说,也许只有继续降价促销以及妥协低价出口才能缓解资金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