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团体标准
政策法规

农资人挺直腰杆 化肥背的这些“黑锅”该洗洗了!

2016-09-14访问次数:565编辑:中国磷复肥网来源: [ ]

       日前国家批准发布了有机肥中抗生素测定标准,使得有机肥的安全性问题浮出水面。一度,在舆论误导下,有机肥与绿色、健康划等号,而化肥却被冠以有毒、污染的标签,特别是近些年由于化肥过量使用和供大于求,“污名化”趋向越来越突出。肥料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在温饱解决之后,我们更应该对之持有科学的认识。 

  观点一: 

  化肥导致土壤酸化? 

  化肥引起土壤大面积酸化,这个观点如今非常盛行。而如果用科学理性的眼光审视,土壤酸化的第一“责任人”不是化肥,而是作物,因为作物只要生长,根系就会产生酸性分泌物,诱发土壤酸化。非得说化肥导致土壤酸化,只能说是化肥大幅刺激了作物生长,从而加快了根系酸性分泌物的排放,由此加速了土壤酸化。 

  而且,与有机肥、土壤调理剂相比,化肥因为不具备调理土壤酸碱度的功能,因而予人一种印象:化肥是土壤酸化元凶。 

  我们不能一方面要求化肥保障增产,以养活更多的人口,另一方面又要其能调理土壤,身兼二任是不现实的。科学的问题要通过科学的手段解决,片面地将酸化一股脑儿归罪于化肥,只会抹杀事实,威胁到粮食安全,这种态度不可取。 

  观点二: 

  化肥破坏了耕地质量? 

  万物土中生,没有健康的土壤,很难有持续的粮食保障,这是浅显的道理。近些年中国耕地大面积退化是事实,作为土地中最大的投入品,有人想当然地将此又归咎于化肥。 

  的确,中国化肥使用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成为影响耕地质量的重要因素,但这是国情决定的,本质上不能归咎于化肥这个产业。 

  中国农业最大的特点是人多地少,为了生存,我们耕种了很多不该耕种的土地,而要在低产田中得到高产,化肥的大量投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据统计,美国可耕地占到全国陆地面积的60%,而中国只有区区的10%。而且,美国可耕地的三分之一种植大豆,而大豆不仅需肥量很少,还可以养地。 

  因此,与其说是化肥破坏了耕地,不如说是高强度的种植透支了土地,而解决这个问题,在化肥产业本身是找不到出路的,只有建立新的粮食安全观和推动现代农业转型。 

  观点三: 

  刺激素还是刺激物? 

  今年以来,生物刺激素“横空出世”,一些人视之为肥料行业的一项新科技。而事实上,生物刺激素诸如腐植酸、海藻酸、氨基酸等的研发应用历史悠久,相关的管理制度正在不断完善。生物刺激素不是新事物,有人大肆炒作,只能说背后是商业上的企图。之所以现在一些人过分夸大生物刺激素的作用,归根溯源,与化肥产业当下的污名化和产业过剩危机有关。 

  自然,这么说不是要厚此薄彼,生物刺激素作为农业上的一项技术,其意义不可低估。中国尽管早有研究,但与国外相比,中国的差距确实还很大,生产应用上的精度很低,这是需要全行业努力的。 

  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对生物刺激素的命名尚未取得一致,有人称之生物刺激素,也有专家建议称之生物刺激物。理由是叫刺激素易引起误解,而且如果这样命名,就必须归口农药管理,而现在国家已经停止发放农药生产许可证。(农资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