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技术前沿
行业资讯

有机肥替代化肥?矿质营养学说“不答应”!

2017-02-21访问次数:1043编辑:中国磷复肥网来源: [ ]

近日“有机肥替代化肥”毋庸置疑成了行业第一热词,农资从业者高呼有机肥春天来了,更是将其看做致富的新路子。尽管中央一号文件中的提法是要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农业部印发的《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方案》中也明确指出要以“有机肥+配方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等模式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但笔者发现,部分有机农业追捧者正抓住有利的政策东风大做文章,散发“中国农业有机肥必将完全替代化肥”的言论,引导公众抵触化学肥料。笔者认为,这样的氛围下有必要对有机肥和化学肥料做一次正本清源,有必要纠正公众心目中施用有机肥(不施用化肥)的农业就是有机农业的片面认识,从而解答矿质营养学说不答应“有机肥完全替代化肥”的缘由。

植物所需营养是矿物质而非有机质

1840年,德国著名化学家、国际公认的植物营养科学奠基人李比希提出了植物矿质营养学说,认为腐植质是在地球上有了植物以后才出现的,而不是植物出现以前,因此植物的原始养分只能是矿物质,并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腐植质营养学说(土壤肥力取决于腐植质的含量,腐植质是土壤中唯一的植物营养物质)。在李比希之后,许多科学家的出色工作使植物矿质营养学说获得了证实和发展。可以说,李比希的矿质营养学说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发展,并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植物的原始养分只能是矿物质,说明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是矿物质而不是有机质。笔者查阅相关资料显示,有机肥料施入土壤中被植物吸收都要经历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和腐植化过程,其中首先进行的矿质化过程是指在微生物作用下,将复杂有机物质分解为简单化合物,然后转化成二氧化碳、水、氨和矿质养分(磷、硫、钾、钙、镁等简单化合物或离子),这个过程为植物和土壤微生物提供养分和活动能量,土壤有机质腐植化过程是指矿质化过程先分解产生的简单化合物,经过生物化学作用,重新合成更为复杂而且比较稳定的特殊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即腐植质的过程。

矿质化和腐植化过程是有机肥料中有机质腐解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联系,互相渗透,又随条件的改变而互相转化,它们之间没有截然的界限。矿质化的中间产物是形成腐植质的基本材料,所以,没有矿质化过程就没有腐植化过程。同时,腐植化过程的产物—腐植质并不是永远不变的,它也可以再经矿化而释放其养分以供植物利用。因此,对于农林业生产来说,矿质化作用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养分,腐植化过程形成的腐植质不仅有利于提高土壤肥沃度,而且还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

作物吸收有机肥和化肥本源无差异

指导农业生产近200年的“矿质营养学说”决定了这样的结论:完全不施化学肥料仅施有机肥后,作物从中吸收的大部分养分同样是有机肥中的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通过矿质化过程而产生的矿质养分,而不是腐植质,因此,可以说,无论是施用了有机肥还是化学肥料,作物吸收的矿物养分本质上没有区别。只是有机肥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一来为土壤微生物开展生命活动提供了能量,二来产生了可满足作物生长种类较多的矿质养分,比如含氮有机化合物、含磷、含硫有机化合物,同时有机质腐植化过程产生的腐植质能够很好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更利于土壤微生物发挥功效。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众所周知,健康的土壤是绿色、无公害甚至有机农产品的基础,在国家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利好政策下,通过优质有机肥加化学肥料的发展模式,必将进一步实现土壤的用养结合,重塑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效果明显强于单施有机肥,一方面是因为化学肥料提供了更多、更速效的矿质养分,更为重要的是化学肥料维持了土壤有机质的碳氮比,土壤微生物可以更好地矿化有机质。科学施肥需要的是“缺啥把啥补”,而不应该是一味抵触化学肥料,盲目追捧有机肥料,毕竟当前部分劣质有机肥料带去土壤的污染比化学肥料严重百倍,且是毁灭性的。中国人的饭碗只装中国粮的发展目标也在呼吁有机肥与化肥“共促共荣”,而非赤裸裸的“替代”。

(文章来自:农资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