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技术前沿
行业资讯

聚磷酸铵农用肥料应用前景广

2016-11-23访问次数:2276编辑:中国磷复肥网来源: [ ]

在实施“水肥一体化”、肥料“零增长”政策背景下,水资源紧缺以及对于肥料高利用率的要求使水溶肥迎来发展机遇期。当前,我国水溶性肥料、液体肥料的产品来源较多,其中聚磷酸铵具有“溶解性和相容性”两大优势,不仅是液体肥料的主要品种,更是液体肥料的重要基础原料。10月15日,中国农用聚磷酸铵液体肥料产品应用研讨会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与会专家探讨了聚磷酸铵的市场定位、应用前景,并探寻了在产品同质化时代的推广模式和盈利模式。近期,《中国农资》特开设专栏,与读者一道深入了解聚磷酸铵,并分享专家有关推广应用的见解。 

  新中国成立 60 多年来,我国磷肥工业走过了由进口产品到进口技术再到出口产品的发展之路,实现了由进口大国向制造大国再到出口大国的历史跨越,成为全世界磷肥产量第一的生产大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经过30多年的发展,磷肥产品的数量、品质、生产技术,以及磷肥行业的设备制造、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和盈利水平,都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跨越;磷肥品种也从单一养分、低浓度,向高浓度、复合化、多品种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硕果累累,推动了磷肥产业转型升级。目前我国已成为磷肥生产大国,未来将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调整,使整个行业跨上一个新台阶,从磷肥生产大国向世界磷肥强国迈进。 

  磷肥发展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产能过剩、产品竞争力不强、磷钾资源短缺及磷石膏安全等棘手问题阻碍磷肥行业健康发展,尤其是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出口量价齐降,驱使越来越多的磷肥企业注重科技创新,以打造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现在的磷肥产业面临着“调结构、转方式”等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推进磷肥新产品的应用和发展呢? 

  我国磷肥总量控制还在不断稳定,但产品结构应该向着高效、复合化、液体化的方向发展。在磷肥的发展中,包括传统的发展钙镁磷肥、过磷酸钙、重钙、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到今天发展磷酸脲、聚磷酸铵,从生产工艺方面看是由粗放型工艺向精细化工的工艺发展过程。这也说明了要发展聚磷酸铵的必要性。聚磷酸铵从它的水溶性上看,达到了100%,而其他品种磷肥,比例都相对比较低。这便赋予了聚磷酸铵一些优势和优点,低聚磷酸铵对一些金属离子有螯合作用,水溶性好使其能提高液体肥料中的磷含量,常被制成农用固体肥料和液体肥料。作为优质的农用肥料将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聚磷酸铵 

  农用推广前景可期 

  聚磷酸铵在农用历史上实际上早就有了,资料显示,上个世纪40、50年代,日本、前苏联等国家开始生产低聚磷酸铵并用于农业肥料应用。1965年美国孟山都公司开发并成功工业化生产,起初主要用作具有缓释和螯合作用的肥料和森林灭火剂。但在我国,聚磷酸铵的推广并不多见。中国农用聚磷酸铵溶液处于刚起步阶段。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干旱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30%-40%,每1m3的水提供的粮食生产能力只有1kg左右。喷灌、滴灌等先进的节水灌溉在我国占总灌溉面积的比例还很小,大多数地区仍沿用地面灌溉。发展节水灌溉,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潜力很大。除水分外,养分缺乏以及水、肥二者供应的不同步性,是制约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经常遇到的问题。滴灌施肥可有效地调节作物水分和养分的供应,在我国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尤其在西北和华北地区,由于这一地区占我国国土面积的52.2%,耕地面积约占全国的30%。在此客观情况条件下,保证了聚磷酸铵在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可期。 

  有些专家将硝酸磷肥、聚磷酸铵等不同类型磷肥对比,发现了聚磷酸铵的优势。磷肥一般当季利用率15%左右,很少超过20%,但肥料后期效应明显,累加效应可以高达68%-70%,但并不代表利用率高。尤其在北方石灰性土壤地区,多是一年一季作物,因没有轮作,所以只考虑当季利用率。从这个方面来说,聚磷酸铵的应用,可能北方更有优势,因为北方石灰性土壤中磷的有效性差,沉积过多。例如90年代初,上海化工院研究所专家的工作,在新疆做水肥一体化,滴灌施肥,就是做的聚磷酸铵,效果非常好,从而提出“溶液化肥”的概念。新疆土壤长期的灌溉,导致出现了很多盐碱土,这样的土质磷的有效性低,影响微量元素,尤其是锌的吸收,从而影响作物生长。磷和锌供应不足导致玉米出现缺锌、缺磷。聚磷酸铵的试验示范以及氮磷钾优化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推进了磷肥市场的发展。 

  对于如何推广聚磷酸铵这种肥料,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一是作为低氮高磷的全水溶性好肥料原料,针对下游几千家水溶肥料企业,将来应作为一个很好的原料去推广和使用。二是水溶肥、液体肥的开发有些需要液体剂型,特别是阶段性配方产品,可以以此为原料,把这些产品复合化,而且施用上简单化。三是作为新型肥料,尤其针对附加值和价格都相对高的农产品具有优势。立足农业的主导产业来发展,特别在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农作物上,应以最佳作物的营养管理方案,套餐、配餐施肥。四是做好布局推广和销售,要结合土壤、生态、类型、作物,注重示范、推广、销售同步走。 

(张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