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磷复肥工业展览会暨第十七届国产高浓度磷复肥产销会议总结
2016年11月4-6日,由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及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七届国产高浓度磷复肥产销会议”在江苏省南京市隆重举行。
“磷复肥产销会”已成功举办十六届,主办方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宗旨,精心培育不断创新,已将产销会打造成交流先进技术、展示最新产品、沟通市场信息、探讨行业发展趋势的综合性平台,在宣传国产品牌、推动中国磷复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可。
近年来,我国化肥行业高速发展,对促进农业、保障粮食生产、稳定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和经济形势的发展,化肥行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增速转变的压力、结构调整的阵痛和动力转换的困难给行业发展带来新的课题和新的挑战。今年是化肥行业发展最为艰难的一年,行业产能过剩凸显、市场需求不足、生产、出口、市场均严重受挫、利润大幅下滑,企业举步维艰。与此同时,优惠政策全部取消、增值税恢复征收、安全环保要求日益严格,倒逼化肥行业转型升级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市场悲观情绪蔓延。如何摆脱困境,走出困局,实现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已成为农资人普遍关注的焦点话题。
本届产销会聚焦行业新变化、新焦点和新需求,以“沟通、分享、共赢、合作”为主题,特设开幕式、展览会、专题报告会和“2016农民信赖的肥料品牌五十强颁奖晚会”四大环节。同时充分借鉴吸收往年办会经验教训,推陈出新,实现了以下突破:一、展会国际化步伐加大,参展企业层次高、范围广。今年共计展位800个,240余家企业参展,汇集了国内外知名大企业;二是功能性和服务性更加突出,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开辟“第一届中国国际特种肥料展览会”,满足特肥企业和经销商的交流展示需求;三是会议论坛内容外延、与会嘉宾层级高、专业性和影响力强。今年会议设置4场报告,除了涵盖新型肥料、宏观政策、市场分析等热点内容,新增“行业信息化专场”,分享物联网、农资电商、智能配肥和智慧工厂等经验模式,吸引到京东、农发贷和农商一号等互联网巨头参会。由于会前充分、细致和认真的筹备,本届产销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良好的口碑,得到了展商和与会代表的大力支持和好评。
一、展览会规模再创新高,国际化程度深入推进
本次展会共设展位800个,展览总面积达22500平方米,参展企业240家,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囊括了海内外磷复肥、氮肥、钾肥、生物肥、有机肥、新型肥料、肥料添加剂等主流生产企业,并吸引了农药、灌溉、种子、包装、设备、农业服务、农资电商等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参展。展览会强大的影响力和主办方日趋成熟的国际展会组织经验,也吸引了众多国内电商巨头和国际知名的大型生产企业前来参展,如京东、农发贷、以色列ICL、美国美盛、德国康朴、法国利马格兰等,为本届展览会增添了新的亮点。
展会主办方历年来坚持严格控制参展企业门槛和质量,同时也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不断吸引产业链相关优秀企业参展、不断扩大展会外延。针对新型肥料/特种肥料产业近几年蓬勃发展的态势,为了满足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的交流展示需求,在经过几年的精心培育和精挑细选后,组委会于今年正式开设“第一届中国国际特种肥料展览会”,并通过微信、网站和平面媒体广泛宣传。特种肥料展馆展位供不应求,现场吸引到大批经销商参观对接,获得了广大观众和厂商的认可。
会议开幕式于5日上午举行,由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秘书长李光主持。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监事会主任诸葛彩华在开幕式上致辞,她指出去年国家提出“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要求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这对农资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供给侧改革的任务已经实实在在地摆在面前。她提出三点建议:一要始终坚持为农服务宗旨,摈弃产量越高越好的老观念,摈弃单纯卖化肥卖农药的老模式;二要加快推进农资企业与行业健康发展,推进农资企业与行业的转型升级;三要重视加强农资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入人才,全面提升现有员工的农化知识水平和服务能力。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还有原化工部副部长、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李勇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理事长周竹叶、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业生产资料局局长、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殿平以及来自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部委的领导和专家。江苏中东化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敖根,江苏华昌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波分别代表企业发言。
据统计,本次展会共计约40000多人次前来参观洽谈,展会成果丰硕,累计成交总量954.6万吨,其中合同成交量279.3万吨,意向成交量666.3万吨。成交总金额66.7亿元,其中合同成交29.6亿元,意向成交37.1亿元。
二、专题报告会聚焦热点、剖析大势、共谋发展
2016年是化肥行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主办方围绕推动行业供给侧改革、帮助企业适应政策调整、加快转型升级、创新商业模式等方面,设置了四场专题报告会,分别邀请了政府有关部门领导、行业专家、国际咨询机构与企业代表,权威解读行业政策和经济形势,深入分析市场需求,分享信息化推动产业发展的经验,共同探讨行业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难题,引领行业健康发展,得到了与会者的积极参与。
11月4日全天,召开了第四届新型肥料发展论坛暨特种肥料高峰论坛,会议紧紧围绕“协同创新 绿色发展”的主题,探讨缓控释肥、生物有机肥、水溶肥等新型肥料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来自农业部、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化肥信息中心、南京农业大学、德国康普、诺贝丰、以色列化工集团、江苏中东、辽宁津大等单位的12位专家和领导参会并发言。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土肥处处长辛景树表示,未来应该树立“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的理念,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转变施肥方式,深入推进科学施肥。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沈仁芳所长提出,协调发挥土壤的生产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成为国家土壤安全急需解决的重要任务。他建议行业应该围绕土壤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条,把土壤安全产业做好做实,并健全完善相关法律和标准制定,建立专业的农化服务体系;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商照聪副主任指出,既非肥也非药的生物刺激剂是目前全球农资领域的热门品类,我国需要健全和完善生物刺激素的监管体制、法律法规和测试标准,面对新产品新技术要理性认知、科学施用;有机肥是化肥减施增效的主要措施,但异味大、难储存,很难大量生产和堆放。南京农业大学沈其荣副校长提出需要生产能够保证作物生长良好的多种营养耦合协同的新型生物有机肥产品。;中国化肥信息中心陈丽主任从宏观的角度介绍了国内外新型肥料的研究进展,她指出缓控释肥料、液体肥料、水溶性肥料和增值肥料等还是目前世界上发展较好的肥料品种。我国的新型肥料产品种类众多、产能快速增长,但推广应用较难、开工率不高、市场比较混乱,未来肥料发展的方向仍是提质增效、环境友好;此外,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诺贝丰、康朴、ICL等企业代表分别分享了缓控释肥、水溶肥、硫酸钾钙镁肥等的发展应用以及欧洲肥料发展与管理。总体来讲,新型肥料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要加大创新力度,精准对接农业需求,走绿色环保之路。
11月5日上午召开了化肥行业信息化专题报告会,此次专题会议为顺应当前形势发展,应广大企业要求的新增专题,会议邀请了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京东、农商1号、比富得、鲁西化工等专家,围绕 “创新融合 开启智慧农业发展之路”为主题,探讨“三化并举”对行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影响,分享物联网、精准农业、农资电商、智能制造等互联网+农业的案例模式,促进传统化肥企业向新型工业化发展、促进信息服务企业与农业无缝融合。农商一号CEO罗文胜把2016年定义为农资电商蜕变之年,他表示未来农商一号将从一站式农资产品销售服务、农产品进城、农业金融服务三大板块入手,打造种植全程价值链;法国恒基利马格兰亚太区生物技术总监菲利普·拉萨分享了欧洲精准农业的发展历程,为中国农业提供借鉴;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田永超教授分享了农业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概况、存在问题以及策略;比富得和鲁西化工分别从智能配肥和智能工厂的角度做了案例共享;互联网大咖京东商场首次参会,向行业重磅发布了中国农村电商消费趋势报告,以一个互联网企业的视觉专业、生动、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农村电商消费趋势,并向化肥行业公开了2017年京东农资的发展战略,方便化肥企业布局对接。
11月5日下午则是备受关注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专题报告会,本次会议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业生产资料局副巡视员、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秘书长符纯华主持,来自国务院研究室、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农业部等政府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分别就中国经济发展形势及其战略选择、供给侧改革如何推动化肥行业转型升级、一带一路对农资产业格局的影响、农资行业渠道分析与发展趋势、科学施肥和肥料产业转型升级等热点话题做了精彩演讲和解读。原化工部副部长、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原会长李勇武表示,磷复肥行业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既要清醒的认识面对的困难和挑战,也要看到转型发展所面临的新机遇。他认为,行业要坚持质量效益型发展方式,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大力创新,提升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以需求为主导,精耕细作,打造厂商共同体;国务院研究室唐元司长分析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大走势,介绍了国家长期的战略选择,如促进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反周期的宏观调控战略等;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会长陈锋介绍了“一带一路”的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他指出我国主要化肥品种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数量和金额占比均高达六成以上,“一带一路”战略将给肥料领域带来深度合作机遇;针对农资流通企业转型升级探索,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秘书长符纯华建议,未来发展思路可向推进土地托管服务,创新农资经营服务,加强农业科技服务能力建设,推进农资企业向农业综合服务商转型方向发展;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仲鹭勍处长介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前景,产能稳固、食品安全、方式绿色、规模适度、市场导向。肥料产业要满足农业现代化的要求,需从产业格局、技术创新、农化服务、信息化等几个方面实在实现转型升级。九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乜君兴从资本运作的角度为肥料企业融资发展提供了几个建议。
年底正逢国内化肥冬储全面启动,持币观望的流通企业、经销商们最为关注未来几个月及2017年化肥价格的走势。因此,2017年化肥市场能否走出低谷,L型走势是否筑底,成为本次报告会各位参加代表及发言嘉宾关于和讨论的热门话题。在11月6日上午举行的化肥和硫市场分析专题报告会上,美商运安化工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英国CRU公司、湖北宜化集团、中化化肥有限公司、中国无机盐协会钾肥分会、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等机构及企业的专家深入解析目前硫磺和氮肥、磷肥、钾肥市场形势,探讨未来肥料产品发展及市场趋势。专家们认为原油价格低位运行,使化肥生产成本维持低位。随着粮食产能提升,整个化肥行业将迎来利好消息;对于氮肥而言,“大而不强,多而不赚”以及产能过剩依然严重,依然困扰着整个行业;对于磷肥而言,2017年春耕市场磷酸二铵资源量达到近三年最高水平,市场回暖难度较大,亚洲将是磷肥需求增长的关键地区;对于复合肥而言,专家认为产品的功能定位将由“养分复合”向“功能复合”转变,以便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求;对于钾肥而言,2017年产能依旧平稳增长,价格总体平稳低位运行。未来2-3年化肥市场将在低迷中徘徊,市场大幅回暖可能性不大。
以上四个专题报告会由主办单位精心筹备,吸引了众多代表的参与,会场内外群英荟萃、智慧交融、气氛活跃,会议代表反映收获良多,专题报告会取得圆满成功。
三、携手央视、推广行业优秀品牌,指引行业发展方向
为了扶优倡优、推动行业品牌培育工作,引导行业走绿色发展之路,今年产销会期间,协会再次和CCTV-7农业频道联合,举办了“2016农民信赖的肥料品牌五十强”暨“盛世风云沃土之夜”颁奖活动。经前期企业自荐、推荐,共有来自全国近百家企业的195个肥料品牌参与评选,大众投票累计达到150多万次,最后结合大众投票及专家评审意见,最终确定了获奖品牌名单。中化、中国农资、撒可富、衡水湖、天脊、丰喜、津大盛源、金沙江、中东、金字牌、红四方、乐呵呵、司尔特、六国网、撒特利、鹭岛、开门子、农大、五洲丰、众德、鲁西、艳阳天、金正大、海状元、金沂蒙、施可丰、史丹利、联盟、金阜丰、烟农、宜化、中原、三宁、心连心、黄麦岭、百泉牌、鄂中、福利龙、芭田、洋丰、嘉施利、康+、美丰比利夫、倍丰、罗布泊、西洋、瓮福、云天化、盐桥、开磷等肥料品牌均榜上有名。
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以及京东、云天化股份、瓮福集团、“2015肥料行业十大风云企业”代表、“全国十大农民”代表出席活动,并上台参与开奖、颁奖互动。颁奖现场设有互动摇奖、现场访谈、文艺演出等环节,现场气氛热烈,高潮迭起。同时,活动还在农视网、央视网、今日头条等网站进行网络视频直播,更进一步的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
磷复肥产销会已成功举办十七届,在行业内拥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人气旺盛,展会溢出效应突出。除了给展会所在地带来交通、旅游、住宿、餐饮等直接的经济效益外,也吸引了相关媒体、咨询机构和企业借势举办论坛会议、表彰典礼、新产品发布会或商业宴请等各种活动。据统计,今年南京产销会同期有将近30多场会议、活动举办,这些活动作为产销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产销会增色不少,共同营造了产销会整体的氛围,实现共赢。
‘2016中国磷复肥工业展览会暨第十七届国产高浓度磷复肥产销会经过精心的组织筹备,在各级政府部门、海内外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最终取得了圆满成功。展望未来,作为企业形象展示和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经销商之间信息交流的平台,磷复肥产销会希望能够继续得到大家的关心、支持和帮助,继续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以及磷复肥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